想知道自已,小孩,老公,朋友,甚至是不認識的人選擇的是什麼樣的人生來投胎的嗎?

其實從他們的飲食習慣就可以知道了喔。

喜歡把最喜歡的東西留到最後才吃的人,大多是選擇先苦後甘的人生藍圖。

相對的,一開始就把最喜歡的給吃掉,而之後卻老皺著眉頭心不甘,情不願地把剩菜吃完的人則大多是選擇先甘後苦的人生藍圖。

當然,也有所謂的例外。那就是拿把好吃與難吃的東西混在一起入味,成了很標準的“食不知味”。吃到最後會變得不知道是喜歡還是不喜歡。這種人的人生藍圖大多看不到太多的起伏,相對的,也看不到太多的喜怒哀樂。他們往往會對未來有種很茫然的感覺。

一個人的喜好習慣不是你說改就能改的,因為他們未來的人生藍圖大多是依照他們的習慣與喜好而設定的。有時候硬是改成了自已的模式反而會混亂了他們之後面對問題而沒有處理的能力。所以,與其急著想把他們的習慣改變得跟自已一樣,倒不如把這樣的觀察拿來當作自已分析的要件:先苦後樂的人,可以透過他們描述生活中的苦難而約莫得知他們的快樂應該在不遠之處。而先甘後苦的人,也可以透過觀察而知道他們的功課約莫什麼時候開始。這兩種都存在有個好處,那就是可以給彼此做為借鏡的對象。能量也得以平衡。

因為不管你選的是那一種人生藍圖,其實到最後絕對都是同一個目標:就是讓自已的靈魂可以透過體驗而獲得成長。

所以,你是那一種人呢?小小的觀察,會讓你就算不是個靈媒,也是個神算喔。給大家參考看看。

 


應觀眾要求,特別上來做加註。

上面所描述對食物喜好的狀況是針對在沒有人威脅的情況下而定的。

當然,在很多情境之下,由於環境的影響,會使得人們在自已的食物可能遭受威脅的情況之下改變自已的飲食喜好。

這個情況之下所測試的就不是他們當初設立的人生藍圖,而是他們的生活態度喔。也就是說,你可以由他們的改變來得知他們通常是用什麼態度去面對生命中的課題的。

吃飯先把好吃的吃掉,然後之後一直抱怨的人,往往都有容易陷入憂鬱症的傾向。因為這樣的人會習慣地期待生活中只有好的事發生,但對壞的事抗壓力不太夠。習慣性的抱怨往往到最後會讓他們連一開始嚐到的甜頭都忘得一乾二淨了。

吃完愛吃的之後就不吃的人,往往是不太實際的人。他們會習慣活在自已創造出來的幻想世界裹。對真實世界裹的壓力承受度很低。

吃完愛吃的之後會安安份份地把剩菜吃完的,是屬於比較”認份“型的人,但因為好事已發生,他們很清楚接下來的路沒有什麼精采,所以在生活態度上會有一種”懶散感“

先吃不愛吃的但掙不到吃愛吃的就放棄的人,往往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就很容易放棄,導致於他們顯少看到好事的發生。

急著把不愛吃的吃光,然後慢慢地享受自已愛吃的食物的人,往往是很急著想做完自已的功課,然後可以慢慢享樂的人。

通常,會把愛吃的留在最後的人,對生命其實都有種”期待“,因為他們的潛意識裹很清楚地知道有好事會發生,只是往往受困於不知道該如何讓它發生。

 

會看環境而改變自已喜好的人,往往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都很強,會依照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自已的原則,所以求生能力很夠。

環境改變但還是堅持自已的喜好的人往往會比較固執,不懂得變通。

但不懂得變通的人還有分兩種, 一種是會捍衛自已食物的人,這樣的人有所固執,但往往也因為他們的堅持而可以協助他們到達他們所設立的目標。

而另一種人則是不懂得捍衛自已的食物,被人搶了之後只會抱怨的,這樣的人往往很容易在生活中讓人佔便宜喔。

所以同理可證,你是什麼樣的人,了解要怎麼去觀察之後,應該就很容易自已變通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