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因為累到沒力,所以趁著回家的路上,
帶著小朋友到麥當勞去買晚餐,也給自已買了一杯冰咖啡。
因為已經連續兩天改稿改到淩晨四點,怕自已開車也會在半睡眠狀況開回去。
買了咖啡以後,才喝第一口就整個臉都快皺起來了,
因為味道很奇怪,又不好喝,好像沒加糖似的。
結果,小孩看我整個人都皺了,就問我:不好喝嗎?
我:好難喝,好像沒加糖。
結果,大女兒立刻就說:沒關係啊,反正我們家裹有糖,回家再加就好了啊。
我點點頭:嗯。那我等回家再喝好了。
然後,小兒子這又說:不用啦,放顆糖果進去就可以了啊。
我的臉又皺了:不要啦,冰咖啡加糖果,難喝死了。
小兒子當下就說:不會啊!我很喜歡糖果啊。
我就反問他:那我喜歡糖果嗎?
他搖搖頭:不喜歡啊。
我:這就對啦!我不喜歡糖果你還叫我放糖果?
你要給我建議以前,要先了解我是什麼立場出發的,再給建議吧?
小兒子:為什麼?
我:因為,給建議的人不設身處地地為聽建議的人想,給的建議,就永遠不適合那個人用啊。
小孩子一雙大眼:REALLY?
我點點頭:嗯。你看,媽媽不喜歡糖果,你還叫我放糖果,那我會喝嗎?
他想了一會兒之後又搖搖頭:應該不會。
我:那就對啦。那你現在想想,這杯咖啡又苦又沒放糖,如果是你泡的話,現在要加什麼,媽媽才會喝?
小兒子想了會之後就說:巧克力牛奶。
我很滿意地點點頭:這就對啦。(因為,版主我真的挺喜歡在咖啡裹加巧克力牛奶的。)
只不過,雖然是段很無心的對話,
這又突然讓我想到,我們有多少人,在給建議的時候,總是以“自已”做為出發點,
而沒有去思考對方是怎麼樣的一個,而給他們建議呢?
很多時候,別人聽不見我們的建議,我們搞不好還把自已氣得上氣不接下你的。
其實,原因真的很簡單,
那就是,我們在給建議的時候,究竟有沒有以對方的處境為他設想過。
還是,單純地以我們覺得“最好的”給對方建議呢?
但是,說真的,每個人的構造不一樣,想法不一樣,生活作息不一樣,習慣不一樣,
再怎麼志同道合的人,鐵定也有一大堆不一樣的地方。
我們給建議的時候,
適合對方聽,他們就聽得進去。
不適合對方聽,那就表示我們的建議不適合他們用,或者是,
時機還不夠成熟到讓他們聽的懂,不是嗎?
當心靈諮詢好一陣子之後,我現在總是習慣叫人家早上十點左右來找我,
因為,那個時候的我,個人意識還很薄弱,比較不會把“自已的意見”加到收到的訊息裹面,
就算有人真非得要在下午來找我,我也會盡可能地先把自已的意識排除外後再說。
因為,我發現我有很強的個人主觀意識,
以前,用這種方式諮詢的時候,總是搞不清楚自已為什麼要跟死腦筋的人浪費那麼多的時間?
然後,慢慢地看到對方的生命藍圖,習慣,個性,潛能之後,
我這才終於明白,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我說的話,要別人有辦法聽得進去,符合他們的生命架構,
那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才會說的話愈來愈簡單,
方式,也愈來愈直接。
有時候,別人的恐懼和考量,不一定是我們可以理解與認同的,
我們可以給對方“建議”,但卻不能期望與強迫他們聽取我們的意見,
如果,他們聽不進去,那表示,我們所說的話,或許不適合他們用,
也或許是因為,還不是他們該聽得聽的時候,
但最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有設身處境地以他們的立場為他們著想過?
光叫一個有憂鬱症的人不要想太多,多多做什麼是沒有用的,
因為,自已親身經歴過“憂鬱症時期”,所以,很清楚地知道處在憂鬱症狀況
腦子是沒有辦法分析與理解“常理”的,
你必須盡可能地將對方身旁的事物簡單化,以例條似的方法,
給予你會給“五歲小孩子”般地指令才可以。
抑或是,別人對婆媳不合,
給建議的人,是否能依照對方的課題藍圖給予意見,
還是,有人怕高,怕水,怕這個,怕那個的,
那些,或許不是你害怕的事,但如果,他們的恐懼其實就猶如你在面對自已害怕的事的時候
那你又會怎麼建議呢?
建議,絕對是可以幫助別人的。
只不過,在建議以前,先為對方想想看:
如果我有相同的煩惱,相同的處境,我會怎麼去做呢?
對方聽得進去,那你的建議就是屬於他該理解的部份,
但要是對方聽不進去,可別莫名奇妙地氣到自已腦沖血喔!
建議,建議,就是單純用來參考的才叫建議,
要不,你說什麼人家就要做什麼的話,那就是命令了喔!
嗯 我下次給建議時會再多想想才說
雖然自己覺得有設身處地為對方想, 但畢竟仍是不同的兩個人嘛
謝謝妳的提醒喔~
無意間到訪看到這篇文章
非常受用^^
謝謝
真好…
看到標題 光看我覺得好像應該是對的道理
但看到文中 我心中感覺到矛盾了
要身處對方立場 再給出簡單的指令
做到給指令的狀態 在某種程度就已經表示你洞悉對方問題所在
並且給出一個簡單的step by step 的藥方 且這樣做再你認為的最短的時間內可改善現況
但對方仍可以選擇要不要這樣做
若他選擇不這樣做 就表示在你認為的最短的時間內 他無法改善現狀
不知道為什麼 我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又或者是應該著重在傾聽 而不是急著講出該怎麼做?
所以看到你這篇 我突然很多感觸
有人說過我說的話很有說服力 所以我總是樂於給別人意見
而我的意見 也通常是很明確的跟對方說出 該怎麼做 可以改善問題
但老實說我沉澱後 發現自己常處於一種能量滴滴答答外流的感覺
會很想把水龍頭關緊 有時候我也希望有些東西流進來
突然有一天 我不想講了 我不想再當別人的包大人紙尿褲
也許是因為我給出了我的建議 但對方並沒有聽進去
而又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覆跟我吐一樣的問題 造成我自己的問擾跟火氣會上來
所以現在 我發現我比較會裝死… 嗯恩阿阿的先聽他說 先讓對方自己去處理
真的有需要 在給建議 以免自己又變成人家的浮木
也許引導對方開始自己思考怎麼處理方式 會是比告訴他該怎麼做高段的多
PS 我發現我的部落格在你’我喜歡的文字’分類裡面耶~ that’s my honor !
媽!!!我出運了啦!!!!!
"給建議" 這種事如果發生在人與人之間,就真的好複雜..
(如果需求者自己問心靈導師不就單純多了)
狀況有很多種,以需求者為主來說,
比較簡單的情況,可能需求者只是需要透過 "請求建議" 來宣洩~
所以給任何建議都有可能 "對"(有關心就對了)
有可能 "不對"~(你竟然說出了他不想聽的正確答案)
也有些比較特別的情況下,是他想聽聽不同角度的建議..
(激發聯想和創意?)
所以可能需要 case by case 囉~ 或是先就問題作環境設定,
(這樣會不會太累? 朋友之間有默契的話才會好些~ )
自己覺得重點是: 給建議之後,自己高興嗎? 對方高興嗎?
(大家都高興當然最好,但自己高興有比較重要)
接受建議後,自己高興嗎? 對方高興嗎?
(原則同上)
我覺得是要做啥咪行動,才是先要為對方想,因為小孩子畢盡是小孩子,不可能建議先為對方想,不然他就不是小孩子!
另一方面,就算是成人也並不一定做得到對方要的建議,因為我不是魚怎麼會知道魚在想啥咪,怎麼知道那隻魚到底快不快樂 !
因該是大海能那百川角度去看建議,接受所有建議~但是並不一定要去做,因該是感謝小孩子的建議,鼓勵他可以盡量像父母說出他的想法因而才知道小孩子在想啥咪東西 !
我覺得反而要為對方做事情或有實際行動,就要考慮對方喜不喜歡這方式,不確定就不要去做,或者就要有對不起對方的心理準備,當然對方喜歡~就會因而感謝所做的貼心行動摟 !
個人分享~做參考